生财有道
任老乐的女儿和李老大的儿子要结婚,可在喝订亲酒的这天,两家却吵翻了。任家要招婿,李家想娶媳,互不相让。还是任老乐有眼光,出了个好主意,要两家凑钱,合买一台手扶拖拉机,这样既成全了孩子的婚事,又添了个好劳力,两全其美。谁知这事却遭到老伴乐婶和李老大的反对。任老乐既当不了老伴的家,也做不了亲家的主,最后,他只得壮着胆子,用房料换了台手扶拖拉机。  就在李老大家上梁之喜的时候,任老乐的拖拉机开来了,一下把众人都吸引走了,闹得李老大好不败兴。他一气之下,把会开拖拉机的儿子拽回了家。天下大雨,拖拉机停在空场动不了窝,急得任老乐团团转,他总算把拖拉机拖回了家,又被乐婶关在门外。但是任老乐的苦心到底没有白费,那台手扶拖拉机还真给他争了口气。同李老大的锄把子“竞争”了两个回合,大获全胜。第一次是运肥,弄得李老大“独吞”不成,却累了个四脚朝天;第二次是帮工,使李老大的“竹杠”没敲成,自己倒帮了困难户弯人的大忙。后来任老乐又跟弯人合开了篾器作坊,搞起了多种经营,小日子眼瞧着往上发。为了发家,李老大又订了门亲,因为那家闺女长得五大三粗,还陪送一条带崽的牛。结果一家人病的病、跑的跑,都吵着跟他闹分家,连秧苗都插不上。他更气的是任老乐,不说帮他一把,反而趁机抬高工价。原来这是任老乐下的“以毒攻毒”的药方,为的是给李老大“治病”。李老大终于醒悟过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两亲家重归于好。
生活的困景
本片以四对夫妻为主角,刻画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美国战后城郊生活的真实面目,在欣欣向荣的城郊开发区,每个人都穿着光鲜亮丽的衣服,住着轩敞舒适的宅邸,过着看似无忧无虑的生活,然而在幸福的表面之下,每个人却都被各自的心魔与困苦折磨着,英国摇滚传奇大卫·鲍威曾在一封信中提到这部电 影“我某天晚上在电视上看了一部叫做“No Down Payment”的老电影,很棒的一部电影,但如果这部电影所刻画的美式生活是真实的的话,那真是太令人抑郁了”。  本片故事开始于年轻夫妇大卫(杰弗瑞·亨特 饰)和珍(帕特里夏·欧文斯 饰)搬进日升山社区,在那里,他们认识了克莱策夫妇赫尔曼(帕特·亨格尔 饰)和贝蒂(芭芭拉·拉什 饰),弗拉格夫妇杰瑞(托尼·兰德尔 饰)和伊莎贝尔(谢瑞·诺丝 饰)以及布恩夫妇特洛伊(卡梅隆·米切尔 饰)和莱奥拉(乔安娜·伍德沃德 饰)。大卫是一个工程师,但他的上司一直劝说他当销售员,因为销售员可以获得更高的工资,他的妻子珍也希望他能去当销售员,这令他十分烦心,更让他烦恼的是,他一直怀疑自己貌美迷人的妻子对自己不忠,担心自己软弱的书呆子个性无法真正地留住妻子。赫尔曼是市议会的成员,在市中心开着一家器具店,他手下的日本裔伙计伊古想要搬进白人社区,恳求赫尔曼帮忙,赫尔曼虽然想要帮忙,却又害怕这事会在社区引起轩然大波,因此和妻子在商量的过程中争吵起来,两人信仰上的差异更是进一步加重了争吵。杰瑞是一名二手汽车销售中介,他沉迷酗酒,喜欢沾花惹草,总是希望自己能出人头地,干一番大事业,妻子伊莎贝尔希望他能停止喝酒,并脚踏实地,找一些稳定的工作,但杰瑞执迷不悟,并为了赚钱开始采取一些为人不齿的非常手段。特洛伊是一名退伍军人,他经营着一家十分成功的加油站,但真正的梦想是想当日升山的警察局长,他的妻子莱奥拉曾生下他的孩子,但因为当时二人并未结婚,莱奥拉不得不选择将孩子送走,夫妻俩常常因为此事而不时争吵,同时,特洛伊对大卫的妻子珍心怀好感,三番两次设法接近她,珍一直尽量与特洛伊保持距离,但特洛伊却没有因此而放弃,大卫和莱奥拉虽然察觉出了端倪,但也无法做出任何实质性的劝阻,四人微妙的关系最终演变成一场悲剧。
电影人
一个电影摄制组正在紧张地工作,但大家的情绪并不高涨。主创人员意见分歧,导演盖寓也是一头雾水,无奈只好求助于编剧默默,发电报催她来修改剧本,否则电影就无法拍下去了。默默遵命赶来,与盖寓互吐心中郁闷:剧本虽经领导通过,但它带给观众的不过是一幅虚假生活画面,就像早已人人皆备的假面具,那么他们的电影应否将真实的生活展现出来,观众又是否有勇气直面生活中真实的自己呢?两人陷入创作前的抉择与苦闷之中。炎热的夏日,摄影棚里却是赶拍隆冬的一场戏。著名女演员舒华扮演的总工程师正向总指挥倾诉情怀。夜,舒华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离别很久的家,日思夜念的女儿不在,家里乱作一团。舒华失神地坐在沙发上。宾馆的宴会厅里,各界人士纷至,争睹电影人的风采。年轻美丽的女演员陷在记者群中,闪光灯不停地闪烁,大家似乎合作愉快。舒华安祥地注视着一切,理智地回答人们的问题。衣香鬓影、觥筹交措之间,一项协议达成:摄制组借宾馆拍戏,宾馆依电影扬名,互利互益。盖寓对一切置若罔闻,只管喂饱肚子,躺在沙发上睡着了。宾馆的地下室是摄制组的临时宿舍,也是电影人真正的天地,他们在此无拘无束地生活。由于延期拍摄,招致宾馆人员不满。制片主任东求西告,竭力不突破预算,维持摄制组生存;舒华为这个大家庭'走穴',演出传统节目招来观众嘲笑;默默为揭示生活的真谛,和盖寓在一起苦苦探讨。摄制组随着这一切,给予安慰和理解。电影拍完了,各人按照自己的生活原则继续走在生活的道路上。
电车狂
这是一个市井的故事,发生在任何发展中国家高楼大厦的背面;这是普罗大众真实的社会,在主流媒体有意无意的忽略中。 影片片名出自电影主人公的口头禅(Dodes'ka-den),一种模仿电车行走的声音。在人的世界里总要发出一点声音指证你的存在。 在隆隆的电车声中,我们看见你的笑容,智障的小六,安详而自得。 来来往往的电车一天又一天,时序的轮回中,普罗大众的每一天都是相同的,无奈而无助,在个体无法抗衡运命的那刻。小六的智障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对于市井中的芸芸众生,活着,有时只是一口气,他们的每一天都为着生计和饭钵忙碌,沉重而又无望。在这点上而言,智障的小六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存在的世界,思考的人因为思考招致的烦忧还少吗? 小六的家母吟诵着经文,一旁的小六合十拜佛,祈祷佛佑其母,此一细节说明了小六的善良和乐观,活在无奈中的底层人民,学习些阿Q精神或者更能面对凄苦的生存状态吧!智障的人和清醒的人,到底哪一种人更幸福?! 两个人的祈佛声越来越响,在无法改观境遇的存在中,留下一个希望总比没有希望好。 智障的小六以为自己是个电车司机,每一天准时在贫民窟的垃圾场边风雨无阻开着子虚乌有的电车,这就是母子每天的生活,噙泪的母亲总是呆呆望着沉浸在另一个世界中的孩子,母亲的辛酸只有母亲一人独存。 这样一个题材,黑泽明却用小六家那堵色彩艳丽画满电车的墙,表述着心念中对美好世界的希望,那些天真的蜡笔画是生命在灰暗中对亮色的一种期待,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整个画满淫浸着导演的热忱和理想… 车,是向前的载体;车,是动力的投射;一个未来的念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