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深宅
麦城首富薛自成家里出了桩怪事,二太太做梦天上落了雨水,到了地上全变成了血。薛自成不信邪,随手拿起洒水壶洒到地上,发现地面上居然真的出现了血字“血债血偿”……  在风水先生的指引下,薛自成重金购得辟邪圣物——佛指舍利,并且在自己家里特意修建了精舍来供奉。但薛自成第一次祭拜佛牙就当场毙命,七窍流血而死,留下三位貌美如花的夫人守寡。一时间,麦城上下,无不震动。  薛自牧时隔五年重返故里,却遭遇长兄暴毙。而家里所有人都吞吞吐吐,欲言又止。包括他的初恋情人,后来变成大嫂的兰芷。似乎向他昭示着薛家这座深宅之中藏着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  当地警察腐败无能,未经仔细检查就断定是正常死亡。薛自牧从蛛丝马迹中推断哥哥死于谋杀,他下定决心要查出真相。  薛自成一死,三位太太反应不一。大太太抱着儿子伤心恸哭,二太太马上将藏在梳妆台里黑色药瓶和银针抛进池塘中,三太太柳莺莺则嚷着要分家产回娘家。这一切都被薛自牧看在眼里。  目前,嫌疑最大的是二太太裴芸。因为薛自牧初步判断大哥是中毒而死,而裴芸丢掉的药瓶中装的正是剧毒液体。但裴芸很快也离奇地死在了供奉舍利的精舍中,死状与薛自成一模一样。  经过化验,瓶中的液体并非致薛自成于死地的原因,因此排除了裴芸杀人的嫌疑。薛自成中的是岭南人最为擅长使用的蛇蛛毒。这个结果让家中主仆无不色变。据大太太的仆人菊妈说府里有个丫鬟,名为月眉,老爷要娶她做四太太。去年夏天因产后风而死,而她正是岭南人!  三太太柳莺莺看到薛自牧查出了死因,变得格外慌张。薛自牧发现她和沈裁缝暗中通奸,企图私奔。他施计阻止两个人的计划,但没有想到的是,从不信佛的柳莺莺居然也死在了精舍中,同样她也是在烧香叩拜时暴毙的,同样也是中了蛇蛛毒。可里里外外检查了几遍,都没有发现毒从何来。  大太太兰芷明白了一切,主动提出要祭拜舍利。薛自牧为了确保安全,兰芷触碰到的每一件物品,都要先过他的手,但兰芷仍旧在他面前毒发身亡。  悲愤之中,薛自牧脑子中诸多线索忽然变的清晰起来,他忽然想明白了一切:  月眉与大太太在同一天临盆。二太太多年未孕,她知道月眉生下的是宋管家的种,便要挟他弄死月眉生下的孩子。正好大太太产下死婴,宋管家将计就计调了包,让月眉以为胎儿夭折。而三太太与沈裁缝私通,误被月眉撞破,怀恨在心。借死婴不吉利说服迷信的薛自成,淹死月眉。宋管家没想到自己又成为这一命令的执行者, 他保住了月眉的命,让她逃离了薛府。月眉受此打击,几乎疯癫……  一年后,月眉的姐姐也就是菊妈,以仆人身份进入薛府为妹妹报仇。其实毒被涂在香上,每个祭拜的人都烧香拜佛,香烧尽了,自然就找不到毒的来源。
邓稼先
公元1996年7月29日,中国在成功地进行了最后一次核试验后向全世界宣告,从7月30日开始,中国将暂时停止核试验。  消息传到大洋彼岸时,著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为缅怀在十年前的这一天不幸逝世的“两弹元勋”邓稼先而精心选择的特殊纪念日。作为邓稼先的两代世交和终身挚友,杨振宁不禁流下了热泪。  1958年,留美归国的邓稼先博士接受了秘密研制原子弹的任务,从此开始隐姓埋名,担任中国原子弹的理论设计工作。作为理论物理学家,邓稼先带领核武器研究院的理论设计部,在没有任何理论借鉴和技术资料的困境下,经过艰苦奋战,成功地实现了“零”的突破,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诞生提供了理论设计,做出了重大贡献。  公元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西部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的军事科技实力,改变了世界政治军事力量对比,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邓稼先功不可没。  紧接着,邓稼先又组织领导了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理论设计工作。公元1967年6月17日,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震惊了世界。随后,邓稼先又为研制中子弹和核武器小型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公元1971年,经过周恩来总理的精心斡旋和安排,杨振宁终于回到了阔别二十多年的祖国。他列出的最想见的人员名单里,第一个就是同窗挚友邓稼先。然而,此时邓稼先正在西北试验基地的学习班蒙受“批判”。当他接到中央通知,千里迢迢地赶回北京饭店,见到老朋友杨振宁时,却无法回答“你从事什么工作、为什么回国后没有任何消息”等简单的问题,处境十分尴尬。于是杨振宁换了一种提问方式,提出“听说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是两个美国人帮助搞出来的,是否属实?”的问题,也让邓稼先欲言又止。杨振宁满怀疑虑和遗憾,离开了北京去上海访问。周总理很快得知此事后,打电话告诉邓稼先并请他转告杨振宁,“中国的‘两弹’完全是由中国人自己研制的,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当杨振宁在上海大厦宴会厅接到邓稼先这封信时,顿时激动得不能自持,躲进卫生间里泪流满面。他坚定地相信,才华横溢的邓稼先必定是中国“两弹”的研制者和大功臣。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为保密和战备需要,核武器研究院秘密搬迁到四川北部山区,继续从事核武器的研制工作。粉碎四人帮后,院长邓稼先因受到核辐射影响,身体已经极度衰弱,后来检查出恶性肿瘤和癌细胞全身转移,但他仍然顽强地带病坚持工作,与死神赛跑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他回到茫茫戈壁滩上第一次爆炸原子弹的地方,风吹沙动,大漠苍凉,抚今追昔,世界政治格局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惟有忠于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持之以恒。邓稼先在参与指挥了最后一次地下核试验之后终于病倒,被送进北京解放军总医院治疗。  在邓稼先隐姓埋名地秘密从事核武器研究的近三十年里,他不仅牺牲了个人名利和个人生活,他的妻子许鹿希和儿女们也承受了无法诉说的精神折磨和艰难困苦,但,她们始终都默默地承受下来,直到邓稼先被迫离开工作岗位,还原为一个普通的丈夫和父亲。然而一切似乎都为之晚矣。1986年夏天,邓稼先进入了生命的最后的旅程。他向中央和同事交代了后事,坦然地面对死亡。他让警卫员陪同来到天安门广场,向祖国和人民作最后的告别。弥留之际,他的终身挚友杨振宁来到病床前,邓稼先已处于昏迷状态;等他再次苏醒,杨振宁已经飞回美国,留下了终身遗憾。留学美国的女儿在中国驻美大使馆惊闻父亲病危的噩耗,万里迢迢地飞回到父亲身边。当她气喘吁吁地闯进危重病房,看见浑身插满管子、濒临死亡的父亲邓稼先时,父女俩都毫无控制地放声痛哭起来。  公元2009年金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六十周年大庆之际,“两弹元勋”邓稼先的英魂仿佛又来到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广场,来到庄严肃穆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他独自坐在纪念碑的台阶上,满怀深情地眺望漫天飞舞的鸽群。鸽哨声中,邓稼先泪如泉涌。
遥远的诺邓
诺邓是云南境内一座被历史遗忘的山村。自汉武帝开滇,这里因盛产优质的井盐而设郡县,成为茶马古道上贩盐的起点;经济的发达移民流通,祀孔设学,科名鼎盛,唐明盛世的很多地方还在茹毛饮血,诺邓却早已是商贾云集的通都大邑。近代工业文明让盐不再难得,世人不用再翻山越岭到此找盐,诺邓于是被冷落、遗弃,岁月的风尘给千年白族古村一层厚重的“包浆”,古代文明的灿烂在破败潦倒,满目创痍之中象耄耋老人讲述当年的风光……  樱子是昆明民族师范学院美术系的白族姑娘,按助学支教合同的规定,毕业后来到偏僻的诺邓任教。她陷入艰苦简陋的生活……  黄乃器是诺邓小学的老教师,他愤世疾俗性情古怪,对古文化如醉如痴。樱子的到来让他提前退了休,他与樱子存下深深的芥蒂。  诺邓深山里的孩子生活贫困学业艰难,却恪守尊师重教,道德传家的淳朴民风。樱子渐渐被孩子的质朴情感俘虏,并被古村岁月掩埋下的璀璨文化积淀和处处鬼斧神工而感动……  樱子开始用画作认识诺邓历史,她发现黄乃器得罪上下为的是文物保护和要办一个文化历史的展览……她还了解到黄乃器祖上进士嫡后,诗书传家,堪称滇中儒杰;其父黄子清桃李满天下,“学而优不仕”一生高风亮节,守身如兰;黄乃器愤世忌俗实为对世风日下的牢骚,性情古怪实为内心的扭曲,嗜古如痴实为一段切肤之痛……樱子慢慢被诺邓的神秘吸引,不知不觉忘却了清苦而融入了诺邓人的生活……  樱子在戈阳的资助下帮黄乃器终于办起颇具规模的诺邓文化历史展览馆。这时,政府将斥巨资开发诺邓的文化旅游资源,占用搬迁,修缮古迹。诺邓小学不幸划入“迁、并、转”单位。始建于明,发祥于清,成熟于民国,坚持教育事业于建国以来;从古代青箱遗泽,复甲流芳,到如今清苦治学,普及教育,诺邓小学从不曾停滞懈怠;现在却要撤编并转,贫困学生要辍学,古学堂负着历史的辉煌就此消亡……诺邓师生为此悲愤不已……  樱子彻夜不眠……  黄子清老人就象诺邓古文化的涅磐,悄然辞世。黄乃器的悼词以巨大的悲痛倾诉老人的不朽与不幸,犹若诺邓古学堂的挽歌……  樱子激奋创作出了表现诺邓师生文化操守的油画《守望者》……  政府的决策者和专家,在诺邓文化历史展览馆陈设的洋洋大观中,被诺邓古学堂的史学价值所震撼……论证会上,专家学者一致决定拨款原址重建诺邓小学。  樱子的油画《守望者》在欧洲艺术博览会上荣获大奖,她将荣誉献给了诺邓的全体师生……
*
*